角馆武家宅邸:指定保存区域 Tourism Agency

角馆有许多建造于江户时代(1603-1867)的气派威武的武士住宅,其称为「武家宅邸」。这些宅邸所在的区域被指定为保存地区,长年传承着旧城下町的武家历史。

角馆是由秋田藩藩主的弟弟芦名义胜(1575-1631)于1620年建造。三面群山围绕,西方有桧木内川,南方有玉川流经的此肥沃仙北平原北部,对于城下町来说是理想的场所,容易防御来袭的敌人。

角馆的城镇设计很特别,武家宅邸座落的城镇北部为「内町(inner-city)」,商人与平民居住的南部「外町(outer-city)」之间有土制的防火墙分隔两区。

城镇的北侧则是,个别的武家宅邸周围树木繁盛,建筑物群全体能看起来像是一个要塞。武家宅邸并列的此街道被称为武家宅邸街道,其位于行经古城山山麓的省道46号线及前述的土制「防火墙」之间。1976年9月,此地区被选定为重要传统建筑物群保存区域。

角馆除了武家宅邸外,樱花也十分有名。武家屋敷街道优美的枝垂樱及桧木内川沿岸2公里、盛开淡粉色花瓣的染井吉野樱远近闻名。

石黑家武家宅邸

石黑家武家宅邸:仙北市指定古蹟

石黑家武家宅邸推测建于1809年,是角馆武士历史文化区域中对外开放的六座武士宅邸中最古老的一座。同时,也是唯一一座仍有家族后人居住的宅邸。因此,石黑家武家宅邸仅开放了一半具有历史意义的部分,供游客参观。

石黑氏在1853年花费7000贯文钱(折合700万文钱;在当时,一名木匠一天的工钱约为430文)购置了此处的宅邸。至今保存良好,是上层武士家族宅邸的典范。其中的许多建筑特征很好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例如,设置了三处不同的入口。游客现在使用的大门是当时武士专用出入口,而身份更低的人从右侧偏门出入。左侧的大门仅供婚葬等特殊场合使用。日式客厅(zashiki)专门接待客人,与传统布局不同这里的榻榻米被平行摆放,客人可并排而坐,最大限度避免了榻榻米拼合缝隙带来的不适感。客人按阶层高低顺序落座,最尊贵的贵宾坐在距离门口最远的位置上。

在主屋后方有一片开阔的空地。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这里曾是检查并记录农户上缴大米数量的场所。农户向石黑家租用土地并定期缴纳收获的大米。为方便冬季出入,此区域与主屋附近的两处仓库相连,里面展示了石黑家族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物,如医书、刀剑、盔甲等。

石黑家族历史

16世纪初期,石黑直之(生卒年月不详)带领族人离开越中国(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今富山县),前往出羽国(今秋田县)。在那里,石黑直之建立了石黑家族在角馆的分支,而他的儿子石黑直起(生卒年月不详)成为了受雇于当地武士家族佐竹北家的石黑家族第一人。在德川幕府时期,佐竹北家统治角馆长达200多年之久(1603–1868)。

石黑家族掌管角馆的财政事务,担任佐竹北家的会计、司库和审计员。作为一个拥有大量财富和土地的上层阶层家族,在明治时期(1868-1912)的废除武士阶层运动中并未受到很大的冲击。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石黑家族出租土地给佃农,并收取一定比例的稻米作为租金。

石黑家族的许多成员不仅精通武艺,还熟知儒家学说、中国经书、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医学是武士阶层广泛学习的学科,可以帮助他们在战争、饥荒以及其他危机时期自救。石黑家族成员收藏解剖学和医学的书籍,以此诊断疾病,并为附近的民众医病疗伤。石黑家族后裔高桥久三郎(生卒年月不详)是首位将天花疫苗引入秋田县的医生。

公开
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 年中无休
费用
大人,高中生400日元,中,小学生200日元 团体大人,高中生300日元,团体中,小学生150日元 ※团体是20名以上
场所
角馆町表町下丁1
联系方法
石黑家:0187-55-1496
交通方面
JR角馆车站步行20分钟左右

青柳家武家宅邸

青柳家武家宅邸:县指定古蹟

青柳家武家宅邸建于江户时代(1603-1867)。当时的社会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分为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贾的四个阶层,住宅的设计也反映了各阶层的社会地位。仅通过青柳家武家宅邸的建筑特征,历史学家即可推断出青柳家族属于当时社会中的上层武士阶层。

在当时的社会中,农民只能够建造茅草屋顶的平房住宅,而且不得建造正门或玄关厅。商贾可拥有两层的住宅,但占地面积较小,房屋彼此相邻,且玄关狭窄,对街而开。武士的住宅则占地面积较大,设有气派的正门和玄关,反映出每个家族的社会地位。青柳家武家宅邸占地将近1公顷(大约相当于一个橄榄球场的大小)。正门为正式的药医门式由木工大师柴田岩太郎(生卒年月不详)于1860年建造。这种样式的大门只有得到当地藩主特别许可的家族才能建造,是家族社会地位的象征。双坡顶结构的屋顶特征并装饰有金属配饰。

大门左侧略微突起的“武者窗”(mushamado),可以让里面的人看到外面,而不被外面察觉。玄关厅低矮的天花板增加了刺客挥舞刀剑的难度,而格子状的内窗方便里面的人看见来客进入主屋。这些防御设施,以及通往二楼房间的秘密楼梯,都充分反映出了青柳氏身为现秋田县和岩手县戍边守卫家族的身份。

青柳家族历史

16世纪末,青柳氏曾是芦名氏的家臣。芦名氏侍奉统治常陆国(日本古代令制国之一,位于现在的茨城县内)的大名佐竹氏。1602年,在德川家康(1543-1616年)成为第一代幕府将军掌控整个日本的前一年,佐竹氏被迫迁往秋田藩(位于现在的秋田县内),芦名氏则跟随主公佐竹氏来到秋田,青柳氏便也随之举家迁徙。

在佐竹氏的分支佐竹北家于1656年被指派接管城下町之前,芦名氏一直统治着角馆城下町。在佐竹北家统治期间,青柳氏统领着现秋田县和岩手县之间的边防部队,时间持续200多年之久。1860年,作为祖祖辈辈守卫秋田藩的嘉奖,青柳氏获准建造一座精致的药医门式正门。这座大门是青柳氏地位与威望的象征,是他们家族的骄傲。

青柳氏初来角馆时还只是一个中层武士家族,每年的俸禄在45至60石之间。一石大约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约150公斤大米),是武士的标准薪俸单位。到江户(1603-1867)末年,青柳氏每年的俸禄达到了200石,其中一部分来自两个半世纪的和平时期中征收的土地。随后的几十年,日本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发展。尽管武士阶层在这一时期中被废除,绝大多数武士家族都陷入贫困而被迫变卖家产,但青柳氏丰富的产业却使得他们的家族在社会工业化中继续兴旺发达。

公开
(从4月份到11月份)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
(从12月份到3月份)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
年中无休
费用
成人500日元,高,中学生300日元,小学生200日元
团体大人450日元,高,中学生250日元,团体小学生150日元 ※团体是20名以上
场所
角馆町东胜乐丁3
联系方法
青柳家:0187-54-3257
交通方面
JR角馆车站步行20分钟左右

松本家武家宅邸旧宅

松本家武家宅邸:县指定有形文化财

松本家武家宅邸是现存少有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下层武士住宅的范例。在江户时代,上层武士与下层武士的生活水平大不相同。上层武士直接服侍大名,通常足够富足,可以雇佣自己的家臣。而下层武士的俸禄却很低,通常只担任守卫、信使或简单的文员。最上层的武士家族居住在城下町最靠近城堡的位置,且各个家族的阶层等级决定了宅邸的设计和可以使用的材料。

松本家武家宅邸位于小人町,其占地面积按照武士标准来说相对较小。住宅无正式大门,也未安设角馆上层武士住宅区域特有的黑漆栅栏,仅设立了两根木杆和一个简陋的灌木栅栏。主屋为茅草屋顶,建筑面积约91平方米。到访该住宅的游客可以通过一座小小的附楼进入与其相连的日式房间,即用于招待客人的客厅。附楼有一个由雪松树皮木瓦制成的遮阳篷,上面压着石头。房屋后部的一处增建设施则是家族成员就寝的地方。

如今,松本家武家屋敷被用于现场演示板屋细工(itayazaiku)的场所。板屋细工是一种拥有200年历史的民间编织工艺,可将板屋枫树的树皮细条编织成篮子、盒子以及其他物品。制作板屋细工等手工艺品是角馆下层武士重要的额外收入来源。

松本家族历史

松本家族起源于常陆国(日本古代令制国之一,位于现在的茨城县内),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但地位较低的武士家族。他们于江户时代早期(1603-1867年)作为今宫氏家臣来到角馆。今宫氏负责监督修验道(一种苦行山岳信仰)的修行者。

初到角馆时,与今宫氏的其他家臣一起住在城下町的田町地区。然而,城下町的控制权后被佐竹北家掌握,今宫氏因而被派往秋田的其他地区,并将家臣留下服侍新的领主。因此,松本氏也被留下服侍佐竹北家,并与大多数武士家族一样,搬迁至角馆与其阶层、俸禄和隶属关系相符的地区。如今,松本家武家屋敷位于小人町,这里曾居住着负责传递消息、运送物资等杂务的低级侍从。

在17和18世纪期间,下层阶层的儿童能够在寺子屋(terakoya;或称“寺庙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寺子屋由佛教寺庙组织,并在地区的私人住宅中举办私塾,其主要目的是教授儿童读书写字。松本氏族人须藤半五郎(1775-1851年)曾于角馆的寺子屋任教,还编写过教科书《乌帽子于也》。这本教科书涵盖内容广泛,便于记忆,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基础知识,如地理、历史、文化、社交礼仪、烹饪等等。流传至今让人们得以一窥角馆的过去。

公开
从4月中旬到11月上旬
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
费用
免费
场所
角馆町小人町
联系方法
仙北市教育委员会文化财产科:0187-43-3384
交通方面
JR角馆车站步行20分钟左右

岩桥家武家宅邸

岩桥家武家宅邸:县指定古蹟

岩桥家武家宅邸是传统日式建筑在安全方面的典范,凝聚了传统建筑保护居住者、抵御自然灾害的智慧。建筑结构具有抗震性,中央承重支柱置于圆形石头之上,使其能够随震动一起摇晃。该住宅是1900年东胜乐丁大火后仅存的两座建筑之一。屋顶使用了木瓦而非茅草,也是人们认为其能在大火中幸免于难的原因。木瓦表面积较小且保水性较强,因此燃烧的可能性较小。

岩桥家武家宅邸有四间主要房间:玄关(genkan)、日式客厅(zashiki)、家主人起居室(okami)和储藏室(nando)。玄关是住宅的主要出入口,分为宾客和家庭成员用。宾客出入口与用于招待客人的正式的客厅相连。客厅配备有传统移门,面向花园。值得一提的是,角馆大多数的武家宅邸都修建带防风窗的遮蔽式门廊,而岩桥家宅邸则修建了环绕住宅外围一周的开放式门廊。

家主人起居室(okami)位于宅邸的中心,可以由此看到包括玄关在内的每个房间。与日常起居区相比,这里的装饰更加精美。日常起居区与纳户皆位于宅邸的后半部分,家族成员的衣物和其他贵重物品均存放于此。岩桥氏通过这种方式将私人生活空间与公共生活空间分开,而这正是江户时代(1603-1867)等级社会所要求的。

岩桥家族历史

岩桥家族源自陆奥国会津(陆奥国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位于现在的福岛县内),是一个中层武士家族。以武艺超群而闻名,他们在16世纪至19世纪的战役中屡立战功,因而广受称赞。有关该氏族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赞赏岩桥弥左卫门(生卒年月不详)在1584年沼尻合战中英勇表现的信函中。

岩桥氏原是统领会津藩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的武士家族芦名氏的家臣。1589年,芦名氏遭受强大武士统领伊达政宗(1567-1636年)的进攻,伤亡惨重,随后,芦名氏逃往常陆国(现在的茨城县内)投靠近亲佐竹义宣(1570-1633年)。之后,岩桥氏也离开会津,追随芦名氏前往常陆。然而不久后悲剧再次发生,一场血腥的争斗迫使岩桥氏踏上逃亡的道路,寻找新的领主。

岩桥氏从江户崎一路流浪到岩城、江户,再到弘前,在本州东北部投奔过几位领主,直到岩桥又右卫门(卒于1651年)在秋田的角馆落脚。在角馆,又右卫门投奔岩桥氏的前领主芦名氏麾下,直到一系列的悲剧导致芦名氏的血脉中断为止。尽管当时严令禁止切腹自尽,但又右卫门还是选择了追随领主奔赴黄泉。其他家臣被又右卫门维护荣誉的坚定决心所感动,因而并未因其切腹自尽的行为而惩罚岩桥家族的其他成员。

在随后的200年间,岩桥家族效忠于取代芦名氏的佐竹北家,镇守角馆。明治初期(1868-1912),武士阶层被废除,失去了武士身份,但岩桥家族在此期间收养了富裕武士家族西宫氏的儿子,因此得以维系其在角馆的社会地位。

公开
从4月中旬到11月下旬
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
费用
免费
场所
角馆町东胜乐丁
联系方法
仙北市教育委员会文化财产科:0187-43-3384
交通方面
JR角馆车站步行15分钟左右

河原田家武家屋敷

河原田家武家宅邸:仙北市指定古蹟

河原田家武家屋敷的主楼已有约130年的历史,但宅邸药医门式正门的历史可追溯至更早的时期。传说,这座大门是从河原田氏故居搬迁而来的。在江户时代(1603-1867)的社会等级制度下,这样的建筑代表了每个家族的社会地位,是各个家族的骄傲。在1910年代,河原田氏为角馆引入了电力,拥有了该市的首个电话号码,并将其标示在前门的木质门牌上。

该住宅是1900年东胜乐丁大火后仅存的两座建筑之一。大火始于角馆下城,那里是平民和商贾居住的区域,但火势最终越过了分隔城下町的土堤,许多人赶来帮忙灭火,并用海藻覆盖河原田宅邸的茅草屋顶,以防着火。虽然原先的屋顶现已替换为镀锌板,但在宅邸的南侧仍然留下了火烧过的痕迹。

河原田氏热衷艺术收藏,宅邸的前厅装饰有挂轴、裱框书法作品、折叠屏风和移门,移门上绘有当地艺术家的画作,如父子均是画家的平福穗庵(1844-1890年)和平福百穗(1877-1933)的作品等。从河原田氏招待宾客的正式客厅向外看去,可看到由树木、岩石和苔藓点缀而成的枯山水庭院。相比之下,宅邸的后部较为朴素,原先的米仓现已改建为家族历史和文物的展示厅。

河原田家族历史

河原田家族人才辈出,族人中有尽人皆知的学者、政治家和企业家,他们为仙北市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迁至角馆之前,河原田家族曾从日本第一位将军源赖朝(1147-1199)处获封东北地区东部的土地。然而,统管会津城下町以及后来的角馆城下町的芦名家族最终击败并招安了河原田家族。

河原田家族担任寺社奉行(管理角馆寺庙和神社的官职),职责相当于番头(总管)。城市规划也是寺社奉行的职责,需具备风水学知识。传说建筑物若以吉利的方式布局,就能达到辟邪、预防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效果。河原田家族的族人还下令开垦沼泽地,创办了教授中国诗歌等文学艺术的私塾。

明治初期(1868-1912)武士阶层被废除后,河原田次亮(1854-1902)将家族生意转向了收购土地、资产的不断增加累计,成为了秋田县最富有的五个家族之一。次亮于26岁首次当选县议会议员,一生共当选过七次。他的继承人河原田次重(1876-1928)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为秋田县的农业、林业和电力行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次重不仅开设了农校,还整合了土地,完善了灌溉系统,并购买了新的农业设备,提高了当地农作物的产量。后来,次重出售了大部分家产,成立了河原田水力发电公司,将水力发电技术引进了秋田县。他的发电厂于1912年投产,直至1972年电力行业整合为止,为角馆广大地区的1237户家庭供电。

场所
角馆町东胜乐丁
联系方法
仙北市教育委员会文化财产科:0187-43-3384
交通方面
JR角馆车站步行15分钟左右

小田野家武家宅邸

小田野家武家宅邸:仙北市指定古蹟

原本的小田野家武家宅邸在1900年的大火中被烧毁,但于同年重建,并保留了传统的江户时代建筑的特色。例如,宅邸的双坡顶结构屋顶覆盖多层薄木瓦,布局也遵循传统样式,包括玄关、上下客厅、家主人起居室(okami)、招待客人的客厅(zashiki)、家族成员的寝室(nakanoma)和储藏室(nando)。

大多数武士宅邸中,主屋直接位于正门后方。然而,小田野家武家宅邸的主屋距离正门有近20米的距离。一条笔直小道通向门口两旁种满了日本吊钟花。客人来到宅邸后,须根据身份等级进入。身份尊贵的客人从左侧大门进入,而身份较低的客人则从右侧大门进入。左侧大门还有一扇较小的副门,供客人的仆人进出用以通报他们主人的到来。

小田野家族精通武艺,精于剑术、弓道、枪术等。他们在宅邸西南角的道场里教授剑术和其他武术。宅邸的正面种植有日本冷杉、雪松、枫树和樱花。郁郁葱葱的山白竹环绕着小田野家族的神社,这里供奉着掌管农业、工业和兴旺的神祇稻荷神。

小田野家族历史

小田野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州东部常陆国(日本古代令制国之一,位于现在的茨城县内)国司(令制国管理者)佐竹一族。家族由小田野自义(生于1411年)创立,曾统管名为小田野(位于现在的常陆大宫市内)的一个地区,自义的姓氏便源自他的封地。小田野家族在佐竹氏手下担任高级军官,并于17世纪初跟随佐竹氏来到秋田藩。

小田野家族在角馆的分支是今宫氏的家臣,而今宫氏则是佐竹氏的直系亲属,负责监督修验道(一种苦行山岳信仰)的修行者。然而,当佐竹北家被派往角馆管理城下町时,修验道被划归于寺社奉行(日本掌管佛寺神社庶务的官职)管辖之下,今宫氏因而被派往秋田的其他地区。小田野家族随后成为了佐竹北家的家臣。在佐竹北家统治期间,他们担任守卫者的职责,统领边防部队,并负责看守藩地内的米仓。小田野家族还协助开辟了经由大觉野山顶的角馆和铜矿阿仁矿山之间的大米运输路线。

大约在同一时期,学者兼画家平贺源内(1728-1780年)于1773年到访秋田,看到了小田野直武(1750-1780)的艺术作品,被小田野直武的作品深深打动,并与这位年轻的艺术家相见。平贺将阴影和线性透视等兰画(或称“荷兰风格”绘画)的基础传授给了直武。次年,直武用西方绘画风格绘制了《解体新书》中的人体解剖学插图,这是第一部将外国医学书翻译成日文的书籍。小田野直武如今被奉为秋田兰画派的创始人,该画派采用日式、中式风格的主题与构图,同时融入了西方透视与阴影的技法。

公开
从4月中旬到11月下旬
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
费用
免费
场所
角馆町东胜乐丁
联系方法
仙北市教育委员会文化财产科:0187-43-3384
交通方面
JR角馆车站步行15分钟左右

石黑惠家族故居

石黑惠家

這座宅院是西元1935年由一位石黑家族女性所建造,相較於角館傳統建築保護區的江戶時代(西元1603~1867)武士府邸,此建築更顯顯現代,但因其融合了西方及日本的建築元素,堪稱戰前住宅的典範。

武士府邸的格局多半為網狀,有四個大小相等的房間,其中專門用於招待客人的房間有專屬入口,可以讓客人進出。家族的起居空間則位於房屋後方,也有獨立入口。相較之下,石黑惠宅邸並未區分公共或私人空間,西式格局中只有一個前門,供家人、客人和侍從使用。

屋中的接待室(客間)、西式客廳(居間)、日式客廳(茶之間)、主臥室及兒童房,都是以牆壁而非拉門區隔,並透過室內走廊連接,跟傳統住宅相當不同。傳統住宅的特點是分隔的榻榻米房間,以及環繞整個房子外圍的走廊。這座房屋的室內裝潢也融合了西方及日本元素,如會客室的石膏天花板及凸窗,以及遍布整個房屋的數寄屋茶館風格的簍空窗。

石黑惠宅院是石黑惠(西元1929~2005年)於1999年隨家人搬到千葉縣後捐贈給角館,此住宅曾於西元2008年至2009年間整修,並於西元2010年對外開放。其屋頂、地基及其他外部損壞的部分皆已翻新,唯內部幾乎維持原樣,除了增加一些如廚房之類的現代設施。

石黑惠家族历史

石黑家族是16世纪从越中国(日本古代令制国之一,位于现在的富山县内)迁居角馆的武士家族,石黑惠家是石黑氏的一个分支。近200年来,石黑氏为佐竹北家打理角馆的财政事务,而到20世纪之初,他们已经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并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石黑家武家宅邸位于武家屋敷大街拐角处的与石黑惠家旧宅对街相望

江户时代(1603-1867年)石黑家族分家,石黑惠属其中的一支。在传统的亲缘制度中,一个家族由一个主户和多个由父系血缘相连的分支构成。通常,主户家长的地位将传给长子,由长子继承家族产业及金融资产,其他儿子们则需要自立门户。如果新的家庭分支在经济上无法独立,户主可能会许可向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石黑惠分支一直居住在角馆,直至石黑惠(1929-2005)与家人搬迁至千叶县。1999年,惠将其故居捐赠给了角馆。该建筑目前被用作社区中心。

场所
角馆町东胜乐丁
联系方法
仙北市教育委员会文化财产科:0187-43-3384
交通方面
JR角馆车站步行20分钟左右